近日,抖音平台开始对部分账号内测新算法,将以往的“账号标签”推荐机制升级为“粉丝成长”这一推荐逻辑,如此转变无疑是大大增加了作品在粉丝面前的曝光率。受这一变化的影响,近30天内平台中的不少账号都经受了“断崖式”掉粉的严峻考验,明星*赫掉粉128.5W,红人彭***lf掉粉203.1W,彩**妇也掉粉3.3W……
那么,抖音新算法的正式上线还将会对平台的整个内容生态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呢?且听小超一一道来。
抖音内测新算法,粉丝变“值钱”了
在传统的抖音算法体系中,网红达人在发布原创内容后,抖音平台往往是根据标签系统定位目标分发人群并给予相应的流量推荐,如此一来粉丝和陌生人能刷到内容的几率几乎相差无几,且有不少靠短视频积累起的百万粉丝号在直播时,粉丝的关注流量难以超过10%,故而抖音粉丝在常年运营中就被冠以“最不值钱”的名号。
为了将这一局面彻底打破,调整后的抖音平台发生了两大变化:
1. 不难发现在“创作者服务中心-数据中心”,粉丝总数一栏的下方抖音新增了一个“铁粉总数”,而内测细则的第三条更是直接表明“抖音会增加你的视频在你铁粉中的曝光量,让你的视频流量更加稳定”
2. 内测细则在第二条中指出“铁粉的付费率是其他人的6倍以上”虽然铁粉在整体粉丝中的占比较低,但不可忽视的是抖音中有一半以上的付费行为是由铁粉贡献的,其消费力和复购率较强。
在这两点变化的背后,是抖音粉丝尤其是铁杆忠实粉丝的地位得到充分重视的观念体现。相较于往昔将更多的流量分配到标签用户、同城推荐以及通讯录等陌生人面前,在新算法的助力下铁粉、近期关注的人的观看占比甚至可以达到60%-80%,如果他们都不认同达人的内容,那么很大可能这条视频是跑不出来了。
由此可见在这一新模式下,粉丝用户的偏好与关注点将以数据的形式对内容创作者进行施压,让达人更为关注原创内容的质量。同时这一推荐机制的转变也与抖音副总裁支颖在去年10月抖音创作者大会中所提出的“让好的优质的内容得到更多的传播,让坏的劣质的内容尽可能被拦截下来”战略布局意图不谋而合。
抖音新算法下备受挑战的创作者
大家需要明白的是,虽然现阶段抖音算法开始从“标签推荐”转向为“粉丝推荐”,但这并不意味着“标签推荐”模式已经被完全取缔,在这一情况下创作者们要做的其实就是根据实际数据合理利用好这两种推荐模式。
针对没有账号标签和粉丝模型的新号来说,依托于“作品标签”获取流量推送是获取粉丝关注的主要来源。一般在作品上传时,系统会随机抽取6帧给定20个相关标签。如果识别后什么待选标签都没有基本会乱推;而如果出现标签,但这20个标签里没有你想要的垂直标签,可以退出重新上传或修改,直至出现精准标签为止。针对这一推荐模式,小超建议新账号在起号时可选定一个垂直领域,并在内容发布初期借助抖加进行智能投放,实现快速增粉。
而对于老账户来说,“粉丝推荐”的新模式可谓是极致内卷,短视频作品必须在粉丝群体中达到某种指标(尤其是铁粉),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公域流量推荐,因此此类创作者只能从形式上、内容上或是主题上疯狂创作,不断创新,才能获取粉丝群体的持续关注。当然在此过程中如果粉丝观看的数据表现不如整体数据,那么你可以适当对内容进行调整,将更精准的粉丝沉淀为你的铁粉;如果粉丝观看数据好于整体数据5倍以上,则表明该内容是垂直于粉丝的,但是账号标签不准,超出粉丝之外的用户推荐也较为混乱,如果能同步打好标签,那么账号数据将会更上一层楼。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优质原创内容始终是获取账号增长的不二动力,若能顺势将其转化为可无限触达的私域流量,创作者也就更进一步获得了竞争的砝码。
抖音平台的未来发展路
一直以来行业内一直盛行着“南抖音北快手”的说法,但随着视频号、B站、小红书等平台的飞速发展,抖音作为一个日活超过6亿用户的短视频平台也在面临着用户增长放缓等挑战。因此那个曾以大数据算法、用户兴趣为导向的平台开始加强私域布局,试图打造以铁粉为中心的流量获取模式,依托创作者留住用户,增强粉丝与达人之间的粘性与信任度,尽可能发挥存量价值。
此外,抖音平台之所以对算法推荐机制做出调整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了防止愈演愈烈的马太效应。虽然说在平台的发展初期,通过流量扶持培养出一批头部优势达人是平台打开市场的重要途径,但随着头部账号的不断壮大,也会反过来制衡平台的发展。而抖音对于流量分发机制的算法模型改变无疑是为了进一步限制此类寡头的出现,尤其是那些以标题出圈、利用算法漏洞获取陌生人新鲜感热度的行为将被打击,告别过去只通过无休止的堆预算而获得的“虚假繁荣”,促进平台生态的正向健康发展。
超火引擎平台以帮助商家广告主找到、找对、用好网红资源为目标,签约了35万+网红KOL营销资源,依靠精准的人物标签体系,为国内外合作伙伴提供专业化的网红营销服务。业务范围涉及短视频、直播广告投放、品牌曝光和产品推广等一站式智慧投放服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org/2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