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随着俄乌战争的发展,美国国内通胀的严重,其对华经济政策上,出现了一种自我矛盾的现象。
一方面美国基于国内经济实情,不得不寻求与中国改善经贸关系,比如此前主动豁免我国352项输美产品的加征关税,就是一个很突出的表现。
另一方面在舆论上,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却又声称要用新的方式,阻止中国“对全球经济秩序”的破坏,要加大对华施压力度。

或者说用“既当又立”来形容美国政府的这两种表态都不过分,毕竟他们言行不一,这是明摆着的。
对于我国来说,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美国人现在说的,和正在做的,到底哪一种是真的呢?
这件事其实不是内部逻辑的矛盾,而是美国政治的割裂造成的。

首先从短期来看,俄乌战争叠加此前美国在疫情中大放水,导致严重通胀,美国经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实际上是加强了。
再考虑到眼下美国中期选举临近,拜登为首的民主党政府,因为经济的问题,在选举中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因此尽可能缓解通胀,增加从中国进口商品,是美国政府在经济上的刚需,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从长期来看,美国国内民主和共和两党,虽然在内外事务上有诸多分裂,但在围堵打压中国这一点上,实际上是统一的,而且在美国舆论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正确”。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所谓“政治正确”的内涵,就是“反华不彻底,就是彻底不反华”。
这个“政治正确”对美国普通老百姓可能没什么影响,但是对美国两党政客来说,就是套在脖子上的绞索,稍微一个不注意,对华“软弱”了一点,就会被对手抓住机会,大肆攻击。

因此从现在开始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政客们表演“对华强硬”,是必不可少的话题。
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民主党的拜登政府虽然也想要表演强硬,来给自己增加人气值,但是经济状态不允许,或者说国内沉重的经济压力让拜登政府扛不住了。
白宫毕竟不只是美国的外交核心机构之一,它还得对国内的经济民生负责,经济发展的速度下来了,民生凋敝,老百姓日子不好过了,第一责任人就是现在的民主党政府。

这种状态下,他们又无法和在野的共和党一样,不管不顾地“强硬反华”。
正是这种原因叠加之下,又加上我国绝不吃美国胁迫那一套,白宫贸易代表戴琦连忙站出来改口收拾局面,说“不寻求中美经济‘离婚’”。
说白了,白宫在中美关系中,现在就是个典型的“夹心饼干”。

从其自身的立场来看,当然是要打压围堵中国的。可是由于美国国内经济的问题,以及本身国际影响力的衰退,又做不到与我国经济全面脱钩,甚至在眼下这种特殊的状态下,还得依赖从中国进口的大量物资,来缓解美国的通胀。
另一方面,鉴于美国国内激烈的党派斗争,民主党的政府又不能放弃对华“强硬的表态”,只能通过放狠话来堵住共和党的嘴。
但放狠话这个事情是有后果的,一方面它会激怒我国,一方面它会打击市场信心。而这两个结果,又是苦于经济问题的白宫不想承受的。

这么一来就导致现在的美国政府,是典型的前怕狼后怕虎,在经济问题上左右为难。
综上所述,美国贸易代表有关对华经贸关系的表态中,这种前后矛盾的现象,本质上其实不是矛盾,而是割裂。
这种割裂,一方面是美国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割裂,另一方面又是美国政治和经济的割裂,同时也是美国党派之间的割裂。

对于中国来说,既要看到美国这种割裂背后,给我们带来的机会,不说是趁他病要他命,至少也要借此追求中国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也要看到美国这种割裂,对中国经济的威胁;首先割裂意味着多变,谁也不知道今天还不寻求中美在经济领域“离婚”的美国,明天是不是就要让中国“净身出户”了。不稳定,对于中美贸易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
其次割裂意味着度过短期的不利局面之后,随着美国国内经济状况改善,新一轮的制裁和打压措施,肯定会随之而来,我们得未雨绸缪。

总而言之一句话,美国人怎么说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得做好,美国真要跟我们在经贸上脱钩以后的准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org/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