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等价物的定义(一般等价物的需要具备的特点)

大学往往是接触新鲜事物的前线。大约是2011年末,我接触到Kindle。有同学在用Kindle 3,带有实体键盘,在那个年代颇具科技感。在下则是和好朋友吃饭聊天得知电纸书后,直接骑车到中关村,买到原装的Kindle 4。这款产品带音乐播放功能,并且还可以刷多看系统。在下爱不释手。

后来陆续买了几台Kindle TouchKindle PaperWhite,一直觊觎Kindle Voyage和Oasis,后两个有点贵,下不了手。非Kindle一系的产品,有过3台京东阅读器、1台海信彩墨、1本索尼10寸电子纸。

一般等价物的定义(一般等价物的需要具备的特点)

有阵子。电纸书成了在下的一般等价物——出去和朋友吃饭,时而想,这顿“吃”掉了X台电纸书。比起很快就消化掉的餐食,1本电纸书可以用多少年、可以承载多少本书籍啊!?

读到这,或许会有朋友觉得我要捂住胸口、痛惜Kindle退出一事。

并没有

对于爱书的人而言,在书籍承载的内容面前,其他都黯然失色。纸质书也罢、正常屏幕的阅读也罢、电子纸的阅读也罢,不过是媒介而已。电子纸胜在类纸、便携和大存储,纸质书的综合阅读感是无法取代的。

恰好这周读完了小王总推荐的《娱乐至死》。扪心自问,现在有多少人在进入社会后还坚持读书呢?Kindle在那就能促进人们阅读吗?

答案是很明确的。坚持读书的人,少之又少。铅字是一种理性、严肃,有时枯草乏味的内容承载方式。在近年已经完败给短视频了

放到古代,诗书传家,一本《孙子校理》就可以包括曹操杜牧等英杰跨越千年的批注,寻常百姓根本接触不到好书,得想尽办法去借阅或者誊抄。现在呢?我们面对的是铺天盖地的、乌泱泱的信息,要去芜存菁地翻找偶尔闪耀的佳作。这也是为什么我反复只读几本二级市场的书的原因——欺世盗名和滥竽充数之徒太多太多了。

由于性嗜读书,我加了若干个书友群。就连清华校友为主的读书群都很快归于沉寂,有的群偶尔才出现鸡汤文的分享。在下还观察过一些读书团体,以焦虑为主轴,悬着割韭菜的诱饵,变了味儿。读书不再是一种享受,反倒成了苦行僧或船销一般

这么多年用下来,Kindle系列,非常均衡。但大屏、开放系统、彩屏、小屏领域都有强有力的其他产品——Kindle的离开并没有惊诧之处。归根结底,书不是装饰品


这是##(2022-06-19 18:48:31)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org/7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