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ppt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ppt怎么做?

此前米有校园邀请了“互联网+”大赛往届国赛专家&往届国赛金奖获得者——裴锦泽老师为大家直播分享了【创赛项目三大夺金技巧】,以下为重点内容整理,备赛团队要提前明确做好准备!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ppt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ppt怎么做?

本期主要看点:

  1. 创赛夺金技巧一:学会阅读大赛文件

  2. 创赛夺金技巧二:解决项目逻辑问题?

  3. 创赛夺金技巧三:注意整体叙述方式

01学会阅读大赛文件

● 阅读大赛通知文件:

在项目成员明确具体赛道后,需对相应组别的成员学历、年龄等信息进行阅读查看。

关于参赛成员、学历、年龄限制等常见问题,大家可查看大赛组委会的官方回答~

涉及到具体参加的组别时,具体的组别要求、需准备材料列表都需要有清楚的认知,例如:“红旅”赛道的参赛项目,必须是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

第八届“互联网+”大赛相比第七届有不少变化,米有校园详细对比整理过两届大赛的63处变化都是备赛团队需重点关注的,点这段文字直接查看~

● 阅读评审规则文件:

评审规则是各层评委对项目的打分依据,其中的评审要点是项目得分的关键点,备赛过程要注意项目团队、创新性、教育等评审要点在项目中是否有体现。

各备赛团队可就参加的具体赛道和组别,对应自己的备赛材料,从“有没有、怎么做、找问题”三步出发,逐步进行项目得分点的捕获。

(Tips:第八届大赛三大赛道的评审规则解析正在制作中,这两天会分享在米有校园公众号,大家记得提前关注公众号哦~)

→有没有:

检查商业计划化、PPT的具体内容,是否有对应组别信息所含得分点,且表达是否明确。例如:是否在PPT中是否有直接关键词和内容。

→怎么做:

明确具体的得分点后,结合项目自身情况,思考具体如何展开叙述。例如:项目为创意组参赛项目,就可以考虑将未来规划板块放在稍前位置,让评委明确未来项目落地的具体措施和可能性大小。

→找问题:

逐步对项目进行分析,对项目整体进行查缺补漏,有关备赛材料的自检清单。

02 解决项目逻辑问题

如果完全按照得分点产出项目,那大赛完全没有创新性而言。项目的自身逻辑有无不等同于得分点有无,“互联网+”大赛考察的是,是否根据得分点和项目特点,形成项目自身的逻辑。

针对项目的逻辑问题,各备赛团队要做到以下三点:

● 无懈可击:

让评委找不出问题,将评委的考察点、所需论证材料都一一进行展示,例如:用营业执照证明项目所处阶段及落地开展情况;用具体财务报表证明项目的盈利、融资等数据。但这一步需对项目有长久的钻研,有一定实践难度。

回答出评委每个问题,做不到让评委找不出问题,那就尽量回答评委每个问题,让评委对项目有全面的理解和认知,有关路演答辩评委常见问题合集&回答技巧也为你准备好了,(私信回复“路演答辩评委常见问题"o)

● 无与伦比:

找到项目的独特之处、与他人相比之下的优势,并传递给评委,可以是技术创新也可以是运营模式创新。找到独特之处,并告诉评委。

● 无限可能:

找到项目的投资价值、前景意义所在,针对所处赛道分析项目的前景,要让投资人看到项目的投资前景;让行业人看到行业的希望;让公益人看到社会愿景

03整体叙述方式

见备赛材料如见项目,材料的叙述方式如何是能否清晰描述项目的前提,使用简洁有效的叙述方式、合理的文字图片排版形式,才是优秀的备赛材料。整体叙述方式要注意一下两点:

● 大话、虚话太多:

有关项目背景、解决痛点等问,使用一些行业报告或官方通知时,注意核查文件与项目本身是否有关联,切勿为了论证项目的专业性和前景,采用大量大话、虚话进行叙述

● 要推理加实证:

阐明叙述一些结论时,要利用推理加实证。例如:想说明市场供不应求时,应使用市场调研结果等统计数据为实证,将分析依据、分析结果一一展示出来,以实证为主,才能讲得更清楚更让人信服。

建议各同学的备赛材料多一点“实际数据或佐证材料”,少一点“空头理论”。

燃点教练-裴锦泽

“引凤计划”创始人,福建省引凤扶贫服务中心理事长,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地方站长,往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评委,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导师,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理事,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休闲农业研究所客座教授。

米有校园原创内容,请勿搬运,欢迎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转载”

米有校园每天为你推送备赛“互联网+”等创赛的干货文章、实用技巧等,远离盲目备赛,与领奖台更进一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org/2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