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品牌维护公司(企业网络品牌维护费用)

法治网记者 王婧

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今天,互联网企业品牌强国的路上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被网民所关注。2021年12月8日下午,在腾讯主办的“微信品牌权利人保护大会”上,微信法务团队发布了《2021微信品牌保护报告》,披露了这一年来微信在品牌保护方面的主要举措和最新成果。如何有效维护和保障互联网平台上的品牌权益,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该报告有着借鉴意义。

法治网记者采访到腾讯微信法务总监、品牌保护负责人黄汉章先生,将为大家介绍互联网企业是如何打造多元化、全场景、立体化的品牌保护体系的。

1、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面对新技术、新经济、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在这种大背景下,您认为互联网企业注重品牌保护会带来什么积极意义?

黄汉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互联网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伴随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在拥抱创新的同时,需紧跟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以微信的品牌保护工作为例,微信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全场景、立体式的品牌保护体系,致力于打造一个线上线下联动合作、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这些工作对维护权利人合作权益、鼓励权利人创造创新、净化网络空间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亦有积极的作用。

截止目前,微信品牌维权平台已运行6年。实践证明,互联网企业注重品牌保护对维护权利人权益、净化网络空间、促进企业创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互联网新业态突飞猛进,在拥抱创新的今天,微信是如何履行平台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的?如何创新维护品牌权益的?

黄汉章:我们一直秉承“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价值理念,注重用户和品牌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积极履行平台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早在2015年,微信搭建上线了品牌维权平台,将品牌权利人引入到平台中来,并联合执法机关、用户等多方主体开展线上线下维权活动。2021年,微信法务团队通过努力,解决了用户提交投诉难、品牌权利人发现线索难、微信平台鉴定难的问题,同时增加了“非相关线索批量移除和转送功能”“单据进度跟进功能”“一键生成成果报告”三大功能,并继续扩大了平台中英双语化范围,让品牌维权更加可视化。今年,微信累计向接入品牌维权平台的品牌权利人输送品牌侵权线索超过36万条,累计打击6.5万个侵权微信个人帐号。

未来我们会继续担负起平台应有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不断创新品牌保护新机制新模式,持续强化品牌维权打击力度,共同营造和守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3、微信从哪些方面为品牌努力提供全方位保护的?微信对于品牌的保护方略是怎样的?

黄汉章:目前,微信品牌保护体系已覆盖了微信个人帐号、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群聊六大场景,为品牌权利人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在品牌保护的策略上,我们采取了线上保护和线下保护相结合的策略。

线上保护策略方面,以微信个人帐号侵权处理为例,平台在收到品牌权利人反馈的侵权鉴定结果后,微信品牌保护团队将按照平台规则,对确认违规的微信帐号实施警告、侵权信息删除、部分功能限制或永久封号等处理措施;再以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为例,我们建立了全电子化侵权投诉系统,上线了“命名唯一+关键词拦截”机制。

线下保护策略方面,面对错综复杂的品牌保护形势,微信打造了“社交平台品牌保护合作中台”,通过配合执法机构、公安机关等,实现从线上到线下对售假团伙实现闭环打击,构建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

4、在打造线上线下联动合作,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中,微信尊重和保障品牌价值的亮点做法有哪些?

黄汉章:微信在尊重和保障品牌价值中致力于推进多元共治,主要亮点包括:

一是强化与执法机关的合作,打造社交平台打假政企合作项目。自2019年开始,微信与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社交平台打假政企合作项目,通过政企合作项目,微信为监管部门在品牌维权平台开设了专属合作接口。监管部门可以批量高效地上传,在线下执法中发现的侵权帐号和相关证据,由微信法务团队核实后依据平台规则处置违规帐号。

二是强化与品牌权利人的互动。为实现对品牌侵权行为的全链条闭环打击,微信品牌保护联合团队始终以开放的姿态配合品牌权利人的线上和线下维权需求,定期与品牌权利人沟通,积极探索与更多品牌权利人在品牌保护方面的合作空间。2021年,微信法务团队累计开展超过400次与品牌权利人的“线上+线下”沟通,共计触达超过300位品牌权利人代表,同时,微信品牌保护联合团队已累计与超过20个品牌权利人对接案件协作需求,成功协助执法机关打击了一批售假犯罪团伙。

5、微信对于品牌的保护范围都有哪些?如何不断升级并优化保护体系和机制的?

黄汉章:微信品牌保护的范围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品牌类型日趋多元化。截止2021年,接入微信品牌维权平台的品牌已覆盖30多类行业,其中服装类品牌占比最高,达23%;日用品类品牌其次,占比13%。化妆品、钟表、娱乐、运动、首饰及食品类品牌权利人的占比也相对较高,凸显了相关行业品牌权利人对于品牌保护的重视与投入。二是地域范围持续扩大。目前,品牌权利人覆盖了亚洲、欧洲、北美、大洋洲的26个国家及地区。其中,依托本土优势,亚洲地区的合作品牌数量最多,达到180多个,且包含140个中国品牌;欧洲地区的品牌总数排名位居其次,共有160个合作品牌权利人;北美地区已接入平台的合作品牌超过80个。

随着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打击侵权行为变得日趋艰巨和复杂,为更好地保护品牌,微信法务团队通过如下方式不断升级并优化保护体系和机制。一是持续优化品牌维权平台的功能。例如,今年我们提升了视频号的鉴定能力,将视频号鉴假能力开放至更多的品牌权利人,让更多的品牌权利人参与视频号维权内测。二是持续优化品牌维权平台的规则。例如,今年我们细化梯度处罚帐号,根据侵权情形更有针对性的做出功能和帐号双维度的处罚,强化处罚力度。三是持续完善多元共治合作机制。我们以开放的心态主动与执法机关、品牌权利人、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合作,同时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品牌保护工作中来,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格局。以接入微信品牌维权平台的品牌权利人为例,截至2021年6月,接入的品牌权利人数量已超过420个。

6、在探索适应新业态发展的品牌保护机制中,微信采取的有效措施产生了哪些较好的效果?

黄汉章: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有其独特的产品特点,以朋友圈为例,朋友圈内容不可以公开检索,查看朋友圈和回复朋友圈都要以好友关系的建立为前提。这样的产品设计是充分考虑和尊重用户的隐私,但也给打击利用朋友圈发布侵权仿冒信息的违规行为带来困难:一方面,品牌权利人难以发现侵权线索;另一方面,微信不是电商平台,不具有专业的鉴定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我们构建了微信品牌维权平台,通过一个系统,破解了权利人发现线索难、用户提交投诉难和微信鉴定难三个难点。今年,我们更是将品牌保护继续覆盖到各个场景,并进行了优化升级,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其中,处罚65,000余个售假微信个人帐号,受处罚的售假微信个人帐号每半年度递减约5%;清除超过84,000条品牌侵权相关短视频,惩处了2,000余个发布仿冒品信息的视频号帐号以及超过600个关联微信个人帐号;处理侵权类直播超过8.6万场次;微信日均拦截超过9,700次不当注册申请;打击近600个仿冒企业帐号注册企业微信,通过名称前置识别拦截机制,超过27万个侵权的企业帐号名称被处理;为20多个品牌权利人对接刑事案件协作需求,主动协调内外部资源,推动与运动、奢侈品等类别品牌权利人开展多个刑事案件合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7、在品牌维权方面,微信是如何加大力度打击侵权行为的?探索出哪些模式可供互联网平台借鉴?

黄汉章:互联网的发展瞬息万变,用户行为模式和平台业务形态也在快速演变,社交平台的品牌保护工作面临着场景复杂化、侵权形式多样化的挑战。为加大品牌侵权打击力度,我们致力于建立健全线上线下闭环打击的模式,实现多方合作和全方位打击。

在线上,我们的品牌保护工作已经覆盖到微信个人帐号、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群聊六大场景。同时,扩大与品牌权利人的合作范围,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定期与品牌权利人进行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品牌保护的最佳方案。

在线下,我们一直重视与执法机关、品牌权利人、行业协会等组织的配合协作,联合打击售假犯罪,实现“线上打假”和“线下执法”无缝衔接,让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

8、未来,在持续巩固和强化多元共治的品牌保护体系下,微信在探索互联网新业态发展趋势下的品牌保护之路上,将如何升级保护战略?

黄汉章:品牌保护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未来微信法务团队将从如下方面升级保护策略:

一是分兵合力,交互对接,激活品牌维权潜能。随着微信生态的持续延伸,个人微信、视频号、公众平台、企业微信等社交和内容场景也在相互融通、功能交互,这使得平台的品牌侵权治理变得更加复杂。未来,微信将继续选择化繁为简,在产品功能对接的基础上探索品牌维权的联动机制,实现一端启动、全面覆盖的品牌侵权防护系统,助力品牌权利人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优的保障。

二是规则导向,技术赋能,强化品牌保护实力。微信法务团队始终“以打磨产品的态度实施品牌保护”。我们相信规则的指引力。在不断发展的业态与环境中,微信将基于平台已有规则,就品牌侵权行为的新模式和新问题,健全微信品牌保护的规则体系。

三是以正为本,以终为始,助建品牌向善生态。微信认可品牌保护的正与善,相信完善品牌生态就是保护自身权益;微信也坚信,我们的品牌保护举措必将推动社会的共荣共生。未来,我们依旧会努力拓展更为多元的线上、线下交流渠道,持续与品牌权利人增进理解,为助力全社会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企业力量。

来源:法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青海普法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org/19116.html